為更好地促進福建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與中國工程院聯合成立專家組,于近日在福建省各地開展調研工作。經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推薦,9月29日下午,由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周濟院士擔任組長,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10余位專家共同組成的中國工程院智能制造專題調研組一行在廈門市副市長李輝躍等10余位政府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蒞臨廈門華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參觀調研。
周濟院士一行首先參觀了華聯電子展示廳,華聯電子總經理李明與副總經理沈亞鋒共同介紹了目前企業的總體發展情況,并對展示廳內的最新研發技術做了簡要說明。“華聯近三年的營業收入保持平均10%以上的穩定增長。我們已經啟動了新一輪五年中期規劃,提出了‘營收五年翻番’的總目標”,李明總經理介紹。“我們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每年研發投入都在5%以上。”
隨后,周濟院士一行來到SMT智能化車間及智能倉庫調研參觀。由智能信息系統項目負責人鄧忠琪作為主講的講解團詳細介紹了華聯電子目前的智能制造建設現狀,包括華聯智造一體化管理系統(HIMS)的運作模式、SMT智能化車間及智能倉庫自動化設備的工作機理及智能化水平等等。周濟院士一行不時提出問題,講解團均給出了詳細的解答。
“華聯在2013年之初就開始成立智能制造推進管理團隊,通過近六年的探索與實踐,目前擁有了自主開發的‘華聯智造一體化管理系統’”,負責人鄧忠琪介紹。“我們的SMT智能化車間擁有15條高速自動化機臺線。以前,備料、上料、換料校對及料槍、鋼網、刮刀等的壽命管理等工作都依靠人工進行,工作量非常大且容易出錯,影響生產效率,產品質量也得不到保證。現在采用了高速自動化生產線并上線了MES制造執行系統,原本需要多人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一個人即可完成,并且對作業人員經驗的要求大大降低。智能倉儲管理項目的建設帶來的實際效益則更為典型,因為采用了高密度貨架,且物料存放無需分類,倉儲容積率大幅提升;物料存放也不再依靠人工記憶,且采用了料盤收料檢查系統、余料點數歸還系統等一系列自動化系統,倉庫作業人員平均效率也有大幅提升,物流配送、成品發貨及時準確率已達到100%。與此同時,我們獲評了‘2018年廈門市智能制造樣板工廠示范項目’以及‘2018年度中國智能供應鏈杰出應用獎’等榮譽。”
”
此次,中國工程院智能制造專題調研組一行蒞臨參觀調研是對華聯電子智能制造建設工作的認可與鼓勵。值此建國70周年之際,華聯電子將繼續踏實耕耘、創造工業價值,發揮工信部綠色工廠、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的帶頭作用,為我們的祖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科技強國的目標繼續努力奮進!